
圖十 服務團隊運用環保顏料和議題帶領國小學童彩繪洗手台

義大醫院




跨“越”國界傳愛千里,唇顎裂語言治療(撰文周琬婷,審稿林建勳)
(2022.01.20)「義大醫院-千里微笑越南語言治療計畫之越南語翻譯合作計畫」於2022年1月20日正式在義大醫院舉行了首次專題演講,演講主題為「唇顎裂語言治療」,由義大醫院復健科的語言治療師蘇嫺老師主講,並由文藻外語大學的口譯團隊杜氏鸞及陳亮吟同學即時進行越南語口譯。
蘇嫺老師及兩位口譯學生的組合可謂是「Super Team」。蘇嫺老師從唇顎裂的產生原因開始講解,再解說唇顎裂的主要治療內容,最後講述了唇顎裂語言治療方式,過程專業且有條理,文藻兩位同學的逐步口譯非常流暢,雙方合作無間,使得演講活動進行順利。在活動結尾的Q&A時間,越南的醫療人員向蘇老師提問:「越南家庭家長平常出外工作,沒有很多時間陪伴孩子練習,除了居家練習還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做訓練嗎?」,蘇老師以自身的經驗回答:「通常還是建議一定要做到居家練習,如果無法做到五分鐘就做三分鐘,三分鐘不行那就一天做五次就好,唇顎裂語言治療只要有練習就一定會進步,或者可將練習融入日常生活之中。」通過這個問題,蘇老師也瞭解了越南在語言治療中可能會遇見的困難,有了口譯同學的配合,不僅消除了雙方的語言隔閡,在過程中也有效率地替越南的醫療人員解答疑問。




越南偏鄉真愛-孩子美麗的笑容
(2022.01.18)文藻USR-國際醫療口譯團隊經過半年培訓,於111/1/18早上10時至中午12時前往義大醫院與國際醫療部成員進行口譯演練,參與的人員有義大醫療國際部團隊:陳嘉卿高專、胡嘉真管理師、許文甄管理師、蘇嫺組長。文藻老師:廖俊芳老師、阮清廉老師,文藻助理:李世國學長、林思如學姊。文藻學生:周琬婷、郭沛岑、孫宗琇、王其鸞、陳亮吟、丁氏商、杜氏鸞。
廖俊芳教授在開場時,分享了台灣專業團隊為越南孩童的付出,非常令人感動。她提到疫情開始越南封城後,義大團隊與文藻口譯團隊攜手合作,一同克服文化差異、語言阻隔、設備問題,在義大團隊的專業帶領下,文藻的學生們學習到時間掌控、品質管理與高標準的自我要求。隨後廖博士介紹微型課程「加一元多一件」的概念,只要三次上課與三次志工服務,就能夠獲得一學分與義大醫院志工證明。期望文藻學生擁有──「利他精神」,將來進入業界時,除了擁有畢業證書外,也能具有利他精神,方能在職場上披荊斬棘,克服重重難關。接下來,阮清廉教授感謝在場的所有同學及人員:「因為有大家無私的參與,才能夠共同成就這個意義非凡的時刻。」...




文藻usr團隊教師兩度為合作夥伴義大醫院教師培育中心演講
2021年4月6日,文藻usr「溫暖白色巨塔的小螺絲釘」林景蘇老師,為合作夥伴義大醫院教師培育中心講授了一場「大腦記憶通路的生活考察與教學運用」,受到義大臨床老師們的大力回響。尤其是看到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能夠在人文與教學上運用得如此活潑,深感受益。今年義大醫院師培中心再度邀約林老師講述一場「非言語表達與解讀」,希望藉由多了解人類非言語的體態語與反饋語,有助第一線醫護人員對病患的訊息解讀。本次聽講對象,包含臨床老師,醫師及各醫事職類 (護理、藥劑、檢驗、復健、營養、放射、心理等等醫事職類)。實習醫學生、住院醫師、PGY;醫事職類臨床老師,實習生、PGY及單位內的新進人員。1月20日下午,整整兩小時,林老師的講述本身就充滿了肢體語言,會場氣氛融洽,並有許多答問互動,交流共享。
義大醫院師培中心為提供醫院臨床教師相關知識,不斷邀請各教育領域教師分享,其用心與真誠,令人感動。文藻教師能有幸提供跨域結合,也真的是合作的榮幸啊!




專業服務新篇章-當文藻學生遇見義大外籍醫學生
醫學教育的場域已不再局限於醫院或課堂,現在更著重跨領域及跨系所的合作。義守大學學士後醫學系外國學生專班開辦以來,不斷導入創新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Think out of the box!去年在文藻大學USR團隊的協助下,嘗試在問診過程中導入語言翻譯的角色,讓病人、外籍醫學生及翻譯志工以三角溝通的模式,打破語言的隔閡,讓醫病關係更加緊密。
今年更增加專業課程教授學生衛教知識,期待藉由義大醫院與文藻大學的合作,共同打造醫病溝通無障礙的環境。